10月22日下午,在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大講堂上,由安徽省交通航務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交航公司”)主講的《克泥效工法在盾構下穿雨水箱涵和接收端施工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備受關注,在安徽省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尚屬首例。
2017年,在集團公司正確部署下,下屬三家子公司順利進軍合肥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先后參建了合肥軌道交通3個標段,其中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3標由安徽交航參與建設。該工法應用于高鐵站~呈坎路站區間一處雨水箱涵及盾構接收端,箱涵尺寸為3800*2400mm(墻體為磚砌結構,年代久遠),幾乎垂直坐落于兩條隧道上方,因導改不具備條件和行人行車安全等因素影響未改遷,經設計方案確認該箱涵風險評估為一級,從隧道頂部到雨水箱涵底部縱向距離只有2.91m,盾構常規掘進過程中土體穩定及有效支撐難以保證。
此外,施工區域鄰近合肥市高鐵南站,地理位置特殊,處于城市交通核心區域,盾構下穿雨水箱涵過程中,對地表及雨水箱涵基礎的沉降、變形控制要求嚴格,使用常規的技術措施很難做到。經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反復研究后創造性采用克泥效工法抑制沉降施工方案,經合肥地鐵公司、軌道質量站批準,運用于本工程,保證了安全和工期,這一施工方法有效地節省了工期,在合肥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尚屬首例。安徽交航作為承建單位在軌道交通領域初放光芒,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下國有企業應有的社會擔當。
盾構機穿越雨水箱涵和接收施工作為“危大工程”作業,安徽交航公司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現場實行24小時值班、巡查制度,地下和地上無縫對接。據了解,采用克泥效施工工藝可以有效控制盾構機下穿雨水箱涵上層土體和結構的下沉量,是控制地表沉降的有效施工工法和工藝;經統計,施工后近4個月的地表監測數據仍然處于穩定狀態。該施工工藝的成功應用為合肥軌道交通建設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創新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國內其他類似工程提供相應參考。